观看了某机构举办的“千年经典”诗歌朗诵会,在沉醉于古往今来优美篇章的同时,不禁对“诗歌朗诵会”的日后处境产生了怀疑。
当然,主办者的这次活动还是较成功的。在远离诗歌的今天,它把人们又拉回到充满激情、充满理想的诗的世界,让人浸润千年诗篇的陈酿,感受朗诵语言的魅力。它证明经典诗歌仍受人们的喜爱,这可从现场观众如痴如醉的倾听和不时跟随吟诵中见一斑。另外,群星璀璨的演员阵容也是诗歌演唱会充满闪亮点的重要原因。但是,群星虽然闪耀,光芒自有不同,此次诗歌朗诵会可以说有一个规律:老表演艺术家对诗歌的演绎驾驭能力和受观众欢迎程度远远胜于到场的一些年轻演员。老演员如鲍国安、童自荣、焦晃、姚锡娟等,长长的诗篇根本不需看稿,声情并茂,听他们的朗诵确实是一种艺术享受;但年轻的演员即使朗诵一篇短诗也离不开原稿,自然,在声、情的运用上就无法体现诗歌的韵味。在这里,形象和明星的光环不再有效,人们只把雷鸣般的掌声给予那些投入全身心演绎“千年诗篇”的表演者。
在诗歌艺术日益寥落的现代,没想到诗歌朗诵的形式也为人们所忽视,已经很难再从年轻人身上看到老一辈诗歌表演艺术家的丰采了。那么,当我们无法聆听到前辈的声音时,是否日后的诗歌朗诵会上只能听到干巴巴的照本宣科?这是现代人记忆能力的衰退吗?抑或是诗歌基因的没落?我想,只是真诚、热情的远离。
在那晚,对诗歌敷衍的年轻表演者也被观众寥落的掌声所敷衍。